姑娘教学反思

时间:2024-05-11 17:46:10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姑娘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姑娘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姑娘教学反思

姑娘教学反思1

  今天按照相救——关心——送归——感谢四个内容进行学习。

  师:八路军战士救出了两个日本孤女。作为聂将军,眼看着自己的同胞在战斗中被残忍地杀害,对日本不由得怒从心生,可是面对那么小的孤女,他那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闪现出炙人光芒。四十年后当美穗子专程前来看望聂将军时,日本人民得知此事不由称赞聂老是活菩萨,是中日友谊的使者。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认真自学“关心——送归”两个内容,找出语句仔细分析并联系课外资料谈谈对聂老的认识。最后说说自己还有什么想进一步深入了解的。

  自学

  交流汇报时,一个小组提出了这样两个有价值的问题:“前面聂老对战士们说敌人残忍地杀害了我们无数的同胞,后面为何又说决不与日本人了及士兵为敌呢?”“聂老为何要写为封信呢?”

  (没有对课文的深入探索,我想学生是提不出这样有深度的问题,由此想到平时如果为了赶教学进度一味走马观花,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就都是停留在表面内容的理解上了)

  因我班学生已经养成不举手即站起来回答问题的习惯,因而学生马上就此问题展开了讨论。

  生:写为封信只是想告诉日本军,我们是至仁至义的有始有终的。

  师:什么叫至仁至义有始有终?

  生:写这封信是想告诉他们,我们虽然救了两个孤女,但并非向你们投降;我们还是要为中华民族之生存与人类之永久和平而继续战斗的。

  生:写这封信是告诉他们,我们不会滥杀无辜,不想灭了他们的子孙后代。

  生:写这封信是告诉他们,我们不与日本士兵及人民为仇敌。

  师:那么与谁为仇敌呢?

  生:我知道是与反法西斯组织,资料上有的。

  师:写这封信还有什么目的吗?从聂将军身上瑞想想。

  生:聂将军想告诉他们,我们是仁慈的,他想以自己的高尚行为感动日本士兵不要再侵略残害我国人民。

  生:对的,我暑假在电视里看到有人去采访以前侵略我国的日本士兵时,他们都不愿意说这件事,都觉得后悔的。

  师:此时此刻你能以一个日本人的口气给聂将军写封信吗?(学生自己写信,课后看看写得不错。)

  至此课文的难点突破,主要在于学生对全文有了深入的了解,又对当时的背景资料了解甚多,因而水到渠成。而我在其中没有以自己的主观意识提出一个问题,完全在于学生的.自问自答,真正让老师的角色退入了幕后的指导。

  另外有一小组在质问时谈到这样的一个问题:四十年后美穗子与聂老是如何联系上的?这个问题牵涉到中日建交的有关知识,于是我又顺水推舟推舟让学生课后进一步探索“中日友谊建交的情况,尤其是1980——20xx年的情况。”

  现在,课堂上我充分尝到了课堂顺水推舟的乐趣!

姑娘教学反思2

  本首歌曲是一首三拍子节奏的音乐。歌曲中前半部分旋律连贯、优美,后半部分旋律活泼、轻快。这首歌的歌词和旋律,适合大班孩子演唱。

  本班幼儿喜欢歌唱活动,大部分幼儿已经掌握了附点音符的唱法,能跟着节奏表演一些简单的动作,结合春季这个季节资源,孩子们无时无刻不在感知春天美丽的气息,积累了许多有关春天的经验,柳树之美就是其中之一。这为幼儿理解《柳树姑娘》歌词奠定了基础。

  为了调动孩子演唱的兴趣,我在活动的开始,以谜语的形式朗读儿歌,将歌词作了修改,变为“有个姑娘,辫子长长,风儿一吹,甩进池塘,洗洗干净,多么漂亮!”请孩子们猜一猜,谜语中说的是谁?有孩子猜是“长头发的女孩”,也有孩子猜出是“柳树”,我请他们分别说出自己的理由,并再次将歌词朗读,让孩子们进行分析比较。最后,孩子们一致同意,谜语中说的就是“柳树姑娘”。

  第二环节,我先出示了各种柳树的图片,请他们来观察柳树的形态,让他们对柳树进行一下描述。幼儿的说法很多,有的幼儿说他看到柳树发芽了;有的幼儿说看到柳树的枝条很长的;有的幼儿还用手来比划了一下柳树是怎么样在风里飘动的……我通过幼儿的讨论,最后总结了一下柳树的特点,柳树姑娘静静地坐在河边,她那长长的辫子随风飘动着,一阵微风吹过,她的头发就被甩进了池塘,不停地摇摆着,好像是要把自己的秀发清洗地干干净净似的,

  这时,我又提出疑问,什么是“甩”?为什么“风儿一吹,甩进池塘”?让孩子们说出自己的.想法,并用动作来表演一下。引起了幼儿的共鸣,多感官的了解歌词的意思,为学习歌曲奠定基础。

  第三环节,通过对歌曲的欣赏,让幼儿先感受《柳树姑娘》这首歌旋律的美。在他们已经理解了歌词后,我让他们将谜语中的“有个姑娘”改成“柳树姑娘”进行朗读,接着,播放了歌曲录音,并让孩子跟着录音进行演唱,很快,孩子们就初步学会了这首歌。

  不过我发现幼儿较难唱出歌曲中的句首重音,教师以点头和琴声示意幼儿,帮助他们感知并唱出句首重音,感受三拍子歌曲强弱弱的特点。从而突出也顺利突破了活动重点。歌曲中两种不同的情绪变化幼儿能感觉出,不过唱到活泼欢快的几句时,孩子们容易唱乱掉或拖长,所以在这几句教师让幼儿反复聆听音乐,感受节奏的变化,再进行演唱。经过幼儿的多次练习后,幼儿基本能根据不同情绪变化进行演唱。

  第四环节,幼儿掌握了歌曲以后,我引导幼儿用唱衬词的方法,学习简单的二声部合唱。在教师的带领下了解二声部的演唱方法,学唱在每句最后一个字后面唱衬词“啦啦啦”,并进行男女合作尝试二声部演唱。不过由于我班孩子第一次接触二声部合唱的方法,所以演唱中难免还是会出现不整齐的现象。针对这种现象教师用手势进行指挥,帮助孩子们更直观的感受两个声部,同时也使他们更好的学唱二声部,顺利解决了活动难点。

  一节课下来,幼儿在听听、唱唱、中充分感受歌曲优美、活泼的旋律。整个活动幼儿都在轻松、自然、愉快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参与着,幼儿初步学唱了歌曲《柳树姑娘》,抒发了对柳树的喜爱之情,也能够体会到歌曲中的情感,培养了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

姑娘教学反思3

  今日,我执教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30课《棉花姑娘》。本单元的主题是“我们身边的科学”。《棉花姑娘》一文是一篇充满童趣童真的童话故事,课文主要讲了棉花姑娘病了,它请求燕子、啄木鸟等给自我治病,可它们心有余而力不足。正当蚜虫们得意地吸食棉花姑娘的`汁液时,七星瓢虫把它们一扫而光。棉花姑娘又欢乐地生长着,吐出了雪白的棉花。这篇课文寓生物常识于生动形象的故事之中,语言贴合儿童特点,对学生了解科学知识有较强的启发作用。同时,四幅插图色彩明丽,形象生动,便于学生观察,有助于对课文资料的理解。学习了本文,能让学生对科学常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有留心观察、探索和发现身边的科学常识的欲望。树立起保护益虫和益鸟的意识。

  这篇课文很长,但十分趣味。我从学生的心理角度出发,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进取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从生字入手,采取自读,互读,开火车读,以致于每个学生读会读。从字过渡到词语,读词语,让学生当小教师来领读,读词语,孩子都异常感兴趣。从词语过渡到文,也是让学生自读自悟,充分发挥学生自主阅读兴趣,在读中领会文章所讲的资料。我只重点讲第一段,2、3、4自然段放手让学生分小组学习,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不爱学习的,在组长的带领下,都参与了。尤其分主角朗读,大家的兴趣更高,都喜欢戴头饰到讲台上来表演上课不爱发言的、爱做小动作的,在组长的带领下,都表现得十分出色。

姑娘教学反思4

  这篇课文很有意思,童话中蕴涵着十分丰富的科学知识,而蚕宝宝实在是惹人喜爱的昆虫。

  在第一课时完成初读后,孩子们提了很多的问题,如:蚕为什么会脱掉衣服,蚕为什么要睡四次,蚕到后来为什么身体发亮了,蚕在茧子里怎么变成蛾的……说实话,有的问题我也不知道其中的.科学道理,在课前找了个关于蚕的网站,给孩子们看了很多关于蚕的知识。

  学科整合,这四个字我到现在还是不知道怎么来清楚地解释,但是,我怕是把这堂语文课上成了自然课,学了这一课,学生在语言积累方面有收获吗?学生学习语文的目的是:掌握汉语言的音、形、意、字、词、句。这种课文如果纯粹上语文课,能拓展学生的知识吗?我觉得是不行的,但是,好的语文课要上得扎实而又不落入俗套。学生通过一次次的朗读体会,品读了短语、再品读了句子,丰富了语言积累,又增加了不少课外知识。收获,我认为他们还是有的,因为,教育应该是多维而立体的。

姑娘教学反思5

  今天我上了语文课《蚕姑娘》,这是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在上课一开始,我先从谜语开始导入新课:一条小小虫,自己盖新房,躲在新房里,变个飞仙女。孩子们一下子就兴奋起来,然后再让学生说说自己对蚕的了解,由于班上有好多孩子都是农村里来的,所以蚕对他们来说还是比较熟悉的,多少都能说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教学片段:

  有孩子说:“蚕小时候很丑,长大了可以变成蛾。”“说的真不错。”又有孩子说:“蚕是吃桑叶长大的。”“恩,你说的是对的。”也有孩子说:“蚕会吐丝结茧,我们的好多衣服就是用蚕丝做的。”“你懂得的知识真多”还有的孩子说:“蚕是从蚕卵里生出来的。”“你说的完全正确”。这样之后就没有孩子举手发言了,于是我鼓励孩子谁能把刚才的极为小朋友的发言连起来说,具体的用一段话来说说自己对蚕的了解。课堂上更是沉默了,不知是因为沉默是金还是不会。大概一分钟左右,班上开始陆续有孩子举手了,只是数量还是很少。于是我让其中的一位孩子发言。他说:“蚕是吃桑叶长大的,它从蚕卵里生出来,最后变成蚕蛾,它还会吐丝结茧,做成衣服。”我首先表扬了这位同学的大胆发言,然后说:“这位同学把刚才四位同学的意思连起来了,真是了不起,可是他说话的顺序有些乱,谁能够按照蚕的生长过程来按照顺序有条理地说说。”此时,又有几位孩子跃跃欲试起来。我请了其中一位,他流利地说:“蚕是从蚕卵里孵化出来的,然后就吃着桑叶慢慢生长,长大后,它吐丝结茧,最后变成蚕蛾。”

  这是我在课堂上对班级学生进行的一个随机的.说话指导训练,原本在备课时,我想的是通过我自己的介绍让孩子对蚕有个初步的了解。但到了课上,我忽然转念一想,为什么不让孩子自己简单说一说,而且我也可以看看孩子到底对蚕有多少了解,于是就有了上面这个片断。其实,这样的教学案例在语文课堂上是比比皆是的。语文具有工具性、人文性,在语文课上,语文的工具性主要体现在对教材中典范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上,同时,还体现在教师与学生之间语言的交流和教师对学生口头语言的评价与改造上。而让学生把话说得充分而有序,这是语文课上加强语言文字训练的最重要也是最实在的目标之一。语文课要重视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从学生口头言语的表达角度看,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说得充分而又丰富,这样就是体现了语文的人文性,而引导学生把表达出来的口头言语说得更加规范、精妙,这样就是体现了与语文的工具性。

  那么在课堂上,作为老师应该如何引导学生将话说得充分而有序呢?“言为心声”,先让学生把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在脑海中先彻底、周全地想清楚,在这之后,学生的说话才能表达得充分而有序,所以这里还涉及到一个如何训练学生思维的丰富性和条理性的问题。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讲,在课堂上言语表达往往不够完整、充分,也缺乏一定的条理,此时老师的引导就显得格外重要。我认为我上面的一个教学过程就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首先我鼓励学生可以畅所欲言,知道什么说什么,将自己对“蚕”的认识片言只语地表达出来,然后启发学生将这些“片言只语”按照条理组织起来,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和语言同时丰富起来。在充分表达的过程中,学生思维和语言缺乏条理性的问题又会暴露出来,此时我灵活地引导点拨,让学生发现表述顺序上的混乱,并要求按照一定顺序重新理顺自己的思维并组织语言,最后达到充分而有序地表达的效果。

姑娘教学反思6

  师:蚕姑娘一声也不响地化做了蛾姑娘,飞走了,留下了漂亮的茧子。知道茧子是用来干什么的.吗?

  生:可以做成漂亮的真丝围巾,我妈妈一直带的。

  生:还可以做成夏天穿的真丝衣服。

  生:还可以做成裙子,我夏天一直穿的,很轻很舒服。

  师:对呀,这些东西都是蚕姑娘给我们带来的。蚕姑娘变成了蛾姑娘,飞呀飞呀,过了些日子,生下一些蚕卵,便死亡了。

  生:啊?

  师:老师知道,你们肯定想对蚕姑娘说些什么?

  生1:我想对蚕姑娘说,你太可怜了,生命太短了。

  师:是呀,在我们眼里,蚕姑娘的生命只有两个多月,太短暂了,蚕姑娘她后悔吗?

  生2:她不后悔,因为她为我们带来了丝绸。

  生3:我也觉得蚕姑娘不后悔,因为她带给我们美丽,她自己觉得很高兴。

  生4:蚕姑娘像春雨一样,做了好事不张扬,所以尽管生命短,但她已经为我们做好事了,她很高兴。

姑娘教学反思7

  《棉花姑娘》是第八单元的一篇科普文章,通过棉花姑娘分别请求燕子、啄木鸟、青蛙和七星瓢虫给自己治病的故事,告诉学生不同的动物会捕食不同害虫的常识。

  我教学的是第二课时,学习理解课文内容,在各种方式的朗读中主动体验故事中角色的心灵世界,并了解不同动物消灭不同害虫的本领。根据课文的结构特点,我将课文分成四部分进行教学。课文里角色较多,我主要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朗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体验不同角色的情感,如指名个别读,男、女生对读、师生对读、分角色朗读等。在最后一自然段的教学中,我采用了前后对比的方法,课件展示棉花姑娘生病中与病愈后的两幅插图,带领学生回顾棉花姑娘生病时的痛苦感受,并在此基础上想象棉花姑娘病愈后高兴愉悦的心情,有了这一前后对比学生的情感体验会更具体,避免了单纯想象病愈后的心情的抽象,学生会更容易理解。除此之外,还安排了说话环节,碧绿碧绿的、雪白雪白的,我先让学生自由的说,再在课本上填空,让学生的说话、想象能力得以拓展。总的来说,本节课上得还是比较流畅的,我的指导老师也说课堂总体上很顺畅,没什么大问题。但小问题还是存在的,经过我自己的反思,和结合老师及同事们的意见,我总结了以下几点不足:

  第一,课堂节奏稍显拖沓,环节推进太慢。虽然整个课堂总体上来说,是比较流畅的,但是整个课堂的节奏推进有点慢,在一个环节停留的时间太长,导致后面的环节没有时间充分展开,我的指导老师说这也可能跟我的性格有关,她说我性格本就属温柔型的,这也会体现在课堂当中。

  第二,环节间过渡衔接不太自然。有些环节的过渡语不明显,或者衔接不太紧密,所以会给听课的人一种不知道怎么就忽然跳到下一个环节的错觉。这个想要做到过渡自然,首先是要在备课环节中下功夫,设计好环节间的过渡语,当然,前提是要对课文内容与所设计的.各个环节足够熟悉,才能恰如其分,不着痕迹地过渡。

  第三,板书时机不太恰当。这也是运用多媒体课件上课的一个弊端,当然更多的应该是我实践经验不够丰富所导致的,在教学过程当中,我总是捕捉不到合适的时机进行板书,甚至有时候会只顾着讲解内容而忘记了板书这一部分的内容,只能在过后补上,虽然这对整个课堂影响不大,到最后板书也是完整的,但是就是不够完美,板书应该是与课堂内容紧密结合的,给学生以整个课堂的完整思路的脉络图示,板书与教学内容时间上脱离可能导致学生思路的中断,或者导致学生注意力分散。在今后的实践中还要好好加强这一方面的训练。

  一堂课在脑海中演练千万遍,都不及实实在在地实践一次来得实际,因为课堂是动态的,学生是不受控制的,你在脑海中的虚拟演练根本无法预测实际课堂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所谓实践出真知,特别是我们新教师尤其需要更多实践的机会,也更应珍惜每一次实践的机会。

姑娘教学反思8

  《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是一个真实的故事。1940年8月,我军打响了有名的“百团大战”,聂荣臻领导的晋察冀军区是参加部队之一。8月20日晚上10点,聂荣臻一声号令,中央纵队三团,在工人的配合下,扑向井胫车站,到21日黎明,就把矿区的日军全部消灭。本课中的两个日本小姑娘,就是三团一营战士在攻打井胫煤矿时救出来的。学习本课目的是让学生晓得八路军和他们的将领不仅是威武之师更是仁义之师。并学习用细节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课标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本课故事简单。初读后我就引导学生弄明白聂将军关心日本孤女是中日人民深厚友谊的体现,强调中日友好是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然后重点让学生学习用细节表现人物的写法。

  一、小组合作,梳条理。再读课文,小组合作,梳理课文要表达的事情有哪些?通过讨论大家都清楚课文是按救出孤女、关心孤女、送别孤女、孤女感恩四个环节来写的。哪么课文是怎么表达的呢?

  二、研读课文,知写法。读书要用心读,通过与文本及作者的对话,学习写作构思。这篇课文事件很简单,但作者紧扣关爱这条线,通过打电话关心,马上找奶,亲切和蔼态度,设想周到等环节表现聂将军对日本孤女的真诚关爱。同时抓住日本孤女由惊恐到拽住马裤感情变化衬托聂将军的仁爱。最后是40年后的感恩把文章升华为中日友好这一主题上。

  三、生生互动,悟内涵。在熟悉课文内容后我让学生说作者写作动机。有的说是赞颂聂将军对日本小姑娘的关心爱护,有的说是表现八路军是仁义之师,有的说日本孤女知道感恩,有的说回顾抗日往事。众说纷纭。我没有强加评判。只是让学生重读文章最后一段。最后大家统一认识:回忆这一往事,一是称赞聂将军不光会打仗,更是一个至仁至爱的伟人,二是为了说明我们中国共产党从来没把日本人民同日本军国主义混为一谈。中日两国人民要世代友好。

  四、联系生活,学表达。语文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学会表达。读是为了更好地写。因此我要求学生在一课一练中,选取材料写《妈妈和我》或《我的老师》,要学习用细节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通过四个环节的学习,学生都能讲内容,说感悟。积累了词汇,并学会了运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收到较好效果。

姑娘教学反思9

  低年级语文学习的重点是识字、朗读、发展学生的语言。本课通过棉花姑娘请求燕子、啄木鸟等给自己看病的故事,告诉我们燕子、啄木鸟、青蛙、七星瓢虫分别吃什么害虫的科学常识。课文采用童话的形式,寓生物常识于生动形象的故事之中,符合儿童语言特点和认知规律。使学生在丰富的语言环境中,在动听的童话故事中,了解不同益鸟和益虫的'捕食方式,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知识的欲望。现将反思如下:

  在这堂课中,我认为自己在设计的过程中抓住了几个语言的重点。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中有几个词语比较难以理解,分别是:可恶、蚜虫、盼望。在教学中,我现通过让孩子们观察棉花姑娘生病图,然后引出“蚜虫”一词,在理解时,现让学生自己说说蚜虫是怎样的害虫,转而理解“可恶”,再通过看蚜虫的图片,听老师简单介绍蚜虫,再次巩固理解“可恶”,从而理解“盼望”一词。

  课文的2~3自然段中,我将重点放在了朗读棉花姑娘的话“请你帮我捉害虫吧!”上,通过反复朗读,理解“盼望”之情。

  在整体教学上,我通过学生自己朗读,要求学生完成填空,复现生字,巩固课文理解。

  总体说来,本堂课能抓住课文的每一个语言训练点,能抓住文本,以识字、朗读、语言训练为课文主题。但整体性不够,问题过多而细碎,平均使用教学力量,若能提出一个整体性的大问题,再以此展开,对学生放得更多一些,也许会更好。

姑娘教学反思10

  《蚕姑娘》一课是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中的一篇课文,介绍了蚕一生的生长过程。教学完毕,觉得课堂上有许多环节值得我反思。

  一、找规律,抓线索,巧背诵

  在教学本课之前,我反复钻研教材,上网多方查找资料。因为这一课的教学内容跟学生的生活相距甚远,科学性较强,蚕的生长过程和形态特点是本文的重难点,怎样化繁为简,使学生轻松掌握这一变化过程呢?我收集了许多直观的图片,一开始我通过出示长大的'“蚕”让学生观察,学生因为从来没见过,兴趣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为上好这一节课打下了基础。紧接着我趁热打铁抓住课文的第二段为切入口,让学生反复朗读、思考:蚕姑娘是如何从又黑又小变成又黄又瘦的,她在这一过程中都有哪些变化?然后根据孩子们的回答,我把描写蚕的一些动词归纳在黑板上“吃 - 睡 - 脱 - 醒 - 变”。在此基础上我让孩子们看着板书复述课文,没想到竟然大部分孩子都能熟练地背诵这一段。由于这篇课文段式回环往复,结构基本相同,这一段掌握了,后面各段我就放手让学生自学,不懂的地方相机给予指导。这样一来,蚕的生长过程和变化特点学生轻松地就掌握了,而且一课时

  下来,学生不看书就能根据板书大致把课文的内容背诵下来了。看来,只要肯动脑筋,引导学生找出规律,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多些信任,多些机会

  一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我对就课题质疑这一环节心存疑虑,认为孩子问出的问题大多是无效的,又何必在这上面浪费时间呢。但在学《蚕姑娘》的课堂上出现的一幕却让我改变了看法:

  师: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生:我想知道蚕是什么样子的?

  生:我想知道桑叶是什么样的?

  又问了几个,都是一些无关紧要的问题,我心想果然是白费时间。这时,又有一个学生举了手。

  她说:我想知道,为什么把蚕叫蚕姑娘呢?

  我眼前一亮。

  师:你很会思考,提的问题很有价值,老师在后面画个?。 生:我还有个问题,为什么后面叫蛾姑娘呢?

  师:你也很会思考。

  我在标题下面写上“蛾姑娘”,也在后面画个?。

  师:为什么把蚕叫蚕姑娘,把蛾叫蛾姑娘呢?请大家读书,到书中寻找答案吧。

  学生读书,提问。大多都说“把蚕、蛾当作人来写了”,我追问:为什么把它们当作人来写?教室里静了几分钟,这个时候,有个学生

  举手了:我知道,作者把它当作人来写,是因为她觉得蚕很可爱,像个小姑娘。

  “你怎么知道的呢?”我紧追不舍。

  “我读了就知道了,还有我看画上也知道了。”

  我鼓起了掌。

  师:那蚕姑娘和蛾姑娘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一时答不出,便埋头读书。这也正是我想要的效果。 一会儿有学生站起来了:蛾姑娘就是蚕姑娘变的。

  我在黑板上写上“变”字。

  师:那蚕姑娘是怎样变成蛾姑娘的呢?总共变了几次? 学生接着便沉浸课文中了 ??

  经过这一次,我明白了给学生多一些信任,多一些机会,我们的课堂才会有更多精彩!

姑娘教学反思11

  这篇课文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在教学中,我注重将生活与教学紧密相连。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让他们真正学习小姑娘独立自理的精神,通过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总结重点句子、词语,体会小姑娘的成长历程。再引申拓宽到学生在现实中该怎么做,在这课教学中,我着重把握了语文是为生活服务的这一理念,其它教学环节略有不足,如阅读、认字方面,我以后应克服不足,真正做到使学生感觉上课就是在生活,更有灵活趣味性。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采用“长文短教、长文快教”的方法,引导二年级学生“有详有略”地学习课文内容,高效有益地完成学习任务,这是我课前思考的问题,也是力求在本堂课上达到的目标。

  1、字词教学分层进行,各有侧重。课前预习要求学生运用各种识字自主识字,使学生有了更多的识字空间。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分类处理的.方法分层教学生字新词:对于易读错的字以纠正读音为主;对于一些动词,主要采用动作演示的方法;对于字形相象、意思相近的字,通过比较来辨析、区分……自学为主,适当点拨,扎扎实实地落实二年级的字词教学,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扎实。

  2、阅读教学有张有弛,有扶有放,不求面面俱到。考虑到有限的时间,较为冗长的课文,我对教学内容作了大胆地处理。本堂课主要抓住了小姑娘想长大部分进行教学,围绕着“课文几次写小姑娘‘想长大’?她为什么想长大?” 让学生找找有关语句,通过读读句子感受小姑娘爱妈妈的情感,领悟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问题少,学生朗读多;教师分析少,学生自主阅读多。总之,教师力求改变学习方式,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尝试问题,自己寻找规律,自己探究结论。这样,无论从方法和形式上来说,还是从学习内容的选择上说,都为教学节省了时间,保证了长课文短教、快教,提高了课堂效益。

  通过教学,我感到这堂课既有收获,也有不足。在追求高效快速的同时,如何加强词语的运用使学生语言内化?这是我想在以后教学时要重点研究的问题。

姑娘教学反思12

  《棉花姑娘》一文向我们讲述了一个生动的童话故事:棉花姑娘身上长满了蚜虫,燕子、啄木鸟、青蛙都“心有余而力不足”。最后七星瓢虫治好了棉花姑娘的病。这篇课文讲的是我们身边的科学,语言符合儿童特点。通过学文,让学生知道燕子、啄木鸟、青蛙、七星瓢虫分别吃什么地方的害虫。激发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

  “阅读不仅是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更是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在教学本课时我抓住语言文字、分角色朗读等手段创设一定的文本情境,让学生在不知不觉的成为文本情境中的角色,进入文本,深入角色的内心世界,喜角色之喜、忧角色之忧、急角色之急……真正与文本进行心灵对话,与角色产生情感碰撞。在本课教学中我采取了示范读,男女学生分角色读,师生分角色读,书生朗朗,达成了既定目标。

  这一篇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结构是一样的,句子也十分相似。抓住这个特点,我花时间指导学生重点学习第二自然段:先让学生读一读,接着看图,再想一想:谁来说说棉花姑娘请谁给她治病了?(燕子图)棉花姑娘是怎样请的.?棉花姑娘很有礼貌,燕子医生给她治病了吗?为什么?能用“因为...所以…”说一说吗?然后小结学法——“读一读,说一说”,接着,我就让学生用学习第二自然段的学习方法同桌合作自学三、四自然段。自学以后再让学生进行汇报。这样设计,不但能节省课堂学习时间,而且还能让学生认识课文结构的特点,懂得自学的方法,达到我会学。

  在学习课文的环节中,根据课文的结构特点,我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朗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如自由读、齐读、分角色朗读等。安排了说话环节:碧绿碧绿的、雪白雪白的,我先让学生充分地说,再在课本上填空,学生的说话、想象能力得到拓展。

姑娘教学反思13

  《棉花姑娘》一文向我们讲述了一个生动的童话故事:棉花姑娘病了,叶子上长满了蚜虫,它请求燕子、啄木鸟、青蛙给自己治病,可它们都“心有余而力不足”。正当蚜虫们得意地吸食棉花姑娘的汁液时,七星瓢虫赶来把害虫一扫而光。棉花姑娘又快乐地生长,吐出了雪白的棉花。这篇课文寓生物常识于生动形象的故事之中,语言贴合儿童特点,对学生了解科学知识有较强的启发作用。

  一、扎实字词教学,促进语言内化。

  小学语文,字词的学习是基础,是重点,也是完成新教材许多教学任务必经的路径。在教学中,运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准字音,掌握字形,理解词义,促进学生语言的内化。在初读课文时我先让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再用课件展示字词,检查学生对字词的掌握。对词义理解设计巧妙,让学生从词语中挑出一种动物介绍一下,在学生介绍了动物的'本领后,又出示三句话:“蚜虫爱吃蔬菜叶子,是害虫。”“七星瓢虫是益虫,是庄稼的好朋友。”“啄木鸟姑娘能给大树治病,是大树的好朋友。”让学生读一读,挑选一句向同桌介绍一下。这样的设计,既让学生理解语言运用,学会运用语言,又让学生认识了动物的本领,丰富了知识,到达提高语文潜力的目的。

  二、与文本对话,激发情感生成。

  “阅读不仅仅是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更是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我们更应把着力点放到疏通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渠道上。”在课堂上运用课件、语言等手段创设必须的文本情境,让学生在不知不觉的成为文本情境中的主角,进入文本,深入主角的内心世界,喜主角之喜、忧主角之忧、急主角之急……真正与文本进行心灵对话,与主角产生情感碰撞。课文2―4小节棉花姑娘请动物医生给她治病的段落十分相似,主角对话能引起他们个性朗读和表演的欲望,也能激发学生感情生成的目的。在教学中,我先引导学生读好棉花姑娘的话,如“身上长满蚜虫的棉花姑娘看到燕子时,它着急地求救了!谁来当一回棉花姑娘,读一读她说的话。”再让学生读好燕子的话,“燕子,燕子,你就帮棉花姑娘治治病吧!”之后引导学生进行对话,“棉花姑娘快求救吧!”“身边的燕子医生帮帮她吧!”让学生在主角朗读中体会棉花姑娘的急切情绪和动物医生帮不了棉花姑娘的抱歉情绪。

  三、创设童话情境,落实说话训练。

  情境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手段,它贴合儿童的思维特点,运用得好学生犹如身临其境,这样不但能够激发兴趣,而且能够活跃思维。课文以童话的形式出现,在课堂上创设各种情境,让童话情境贯穿教学始终,并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进行说话训练。如学生认识了蚜虫,在朗读中表现了对蚜虫的厌恶之情后,我问学生:“棉花姑娘,这么多可恶的蚜虫在你身上爬来爬去,你想说些什么吗”从而引导学生说出棉花姑娘盼望能有医生来治病的急切情绪。又如七星瓢虫来给棉花姑娘治病时,我在学生的额头贴上七星瓢虫的标志,说:“你就是七星瓢虫,介绍一下自己吧!”让学生把课本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我还让学生扮演七星瓢虫,爬到棉花姑娘身上去捉虫,做一做捉虫的动作,还要跟棉花姑娘说说话,让学生在行动中体会七星瓢虫的能干。

姑娘教学反思14

  教材分析:

  歌曲《拾稻穗的小姑娘》旋律波浪起伏、轻松活泼,经上波音、前倚音装

  饰,旋律在活泼中透着俏皮。叙述性的歌词,好像一幅水墨重彩,描摹了插着野菊花的小姑娘赤脚在田间拾稻穗的情景。第二乐段节奏变得舒展,音调也在上行四度上展开,弱起的使用,使得旋律更为亲切、抒情,抒发了小姑娘为不丢一粒粮而愉快劳动的真挚情感。

  教学目标:

  1.学会用富有表现力的声音演唱《拾稻穗的小姑娘》这首歌。

  2.通过学唱歌曲,让学生懂得从小珍惜粮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上波音、倚音、连音线的演唱。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电子琴、自制教具。

  教学方法:欣赏、听唱、表演唱。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设计意图:

  本课时运用了教大力度的探索与实践,让学生感受音乐情绪的同时,提高各种能力(感受力、表现力、想象力、创造力等),丰富学生的音乐体验,在快乐中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畅响新课标对学生的素质教育。

  教学过程:

  一、师生互动:

  师生一起跟着音乐表演唱《幸福拍手歌》,并且让学生在表演唱中自编自创一小段《幸福拍手歌》歌舞。

  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大声喊出我们音乐课的口号:“我爱音乐、快乐音乐”。

  三、组织教学:

  老师和学生唱着《师生问好歌》互相问好!

  四、发声练习:

  听音阶、哼鸣练习、气息练习、口腔练习、用唱名唱音阶、自创《音阶歌》的练习。

  五、基本乐理知识:

  拍子、拍子意义、拍子的强弱规律、节奏练习、旋律练习、上波音、前倚音、连音线、休止符的认识。

  六、新课教学:

  1.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课件展示,农村秋收的画面)

  师:请同学们说一说这幅画面反映的是什么场景?

  学生:秋天农民伯伯正在收割稻子。

  (展示第二幅画面)

  师:稻子收割完了,一位小姑娘正在田野里干什么?先请大家听一首歌,听完之后再回答。(播放《拾稻穗的小姑娘》)

  学生:小姑娘正在田野里拾稻穗。

  师:粮食都运走了,为什么还要拾稻穗呢?

  学生:她很珍惜粮食,不浪费一粒粮食。

  师:真是一位勤俭节约的好姑娘啊!这让老师想起曾经学过的一首古诗《锄禾》,同学们还记得吗?一起朗诵吧!

  学生:朗诵古诗《锄禾》。

  2.揭示课题、激情欣赏

  师:“粒粒皆辛苦”,既然每一粒粮食都是这样的来之不易,那我们就更应该做一个勤俭节约的好孩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新歌《拾稻穗的.小姑娘》,板书课题和歌曲要求。

  师:范唱,学生边听边思考问题:这首歌曲情绪上有什么特征?这位小姑娘有什么特点?

  学生:欢快、活泼的:小姑娘赤着脚,头上插朵野菊花,手上挽着小竹筐,头上扎着小辫,嘴里唱着山歌。

  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好,下面我们轻声的哼唱一遍歌曲,注意对歌曲情绪的把握。(放录音)

  学生:轻声哼唱,用身体轻打着节拍。

  3.学唱歌谱

  师:接下来我们做一个侦察员的小游戏,老师范唱一遍歌谱,你们来扮演小小侦察员这个角色来搜查目标,接上级命令:

  目标1:歌谱中上波音出现了几次,怎样唱? 8次

  目标2:歌谱中前倚音出现了几次,怎样唱? 3次

  目标3:歌谱中连音线出现了几次,怎样唱? 18次

  学生:认真仔细的查找并回答。

  师:好眼力,搜索的非常准确,侦察员的任务胜利完成了,祝贺你们。下面请同学们跟着老师和琴以小节为单位演唱一遍歌谱,如哪一句跟不上,可反复两遍。

  4.层层深入、挖掘内涵:演唱歌词

  师:同学们的声音很好,前面老师考的是你们的眼力,现在得考考你们的听力如何?(播放《拾稻穗的小姑娘》)

  学生:仔细听完后,根据歌词内容填空,并说说歌词大意,说完后跟着老师有节奏的念歌词。

  师:同学们表现很棒!现在请同学们跟着老师和琴一句一句的学唱歌词,注意四四拍子的强弱规律,难句挑出来强调唱,多唱几遍,重点是上波音和装饰音的演唱。

  学生:全班齐唱、师生合作唱、小组唱、接火车唱、个人唱。(唱时,想象那幅美丽的画面,把自己也想象成歌曲中的人物。)

  师:问题:歌曲前后两部分有什么不同?

  学生:前部分活泼、欢快的,后部分舒展优美的。

  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好,可老师想仔细听一听你们是怎样用歌声来表现这位小姑娘天真可爱的样子的,可以吗?

  学生:激情演唱。

  5.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

  师:第一段同学们已经学得很棒了,可第二段还没学,老师把第二段交给你们自学,相信你们拥有这个实力,好不好?同学们可以小组合作,想怎么学就怎么学,因为自学的方法有很多种。呆会老师请同学唱一唱。

  学生:以各种方式自学。

  师:巡视帮助,学好后,请个人或小组检查并表扬。

  6.展现学生的创编能力

  师:师生一起创编舞蹈动作,播放《拾稻穗的小姑娘》音乐。

  学生:大胆发挥自己的想象空间,配着音乐表演唱。

  师:同学们,老师控制不住再一次的表扬你们,你们真是太有才了!将来的歌唱家、舞蹈家一定会在你们这里诞生!加油,同学们!

  七、联系生活,再现主题

  师:在歌曲中的小姑娘是一位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好孩子,我们不仅仅要唱好这首歌曲,还要明白这其中的道理,更要付出实际行动。“勤俭节约得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起”。同学们能做到吗?

  学生:能

  师:老师带头勤俭节约,电子琴现在不用弹,我就关了,为学校省一点点电,别看就这么一点点,积少成多呢!现在请同学们也发表一下自己的想法吧!说一说你怎样做个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好孩子?

  学生:安静思考!积极回答。

  师:好样的,同学们!

  八、拓展作业:

  请同学们下课后为做个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好孩子付出实际行动!或(一位很穷的失学儿童图,学生能从中悟出道理来的!)

  九、总结:

  在这节课里,同学们学会了有感情地表演唱《拾稻穗的小姑娘》这首新歌,还学习了新的音乐知识,最重要的是明白了这首歌中的道理:热爱劳动、勤俭节约!一节课的时间太短了,为了节约,老师没买什么东西送给大家,请看屏幕上,请同学们授受王老师送给你们的这份小小礼物。谢谢!谢谢同学们能够接受这份礼物,老师很感动,也很开心!最后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再一次的大声喊出我们的音乐课口号,让我们在《拾稻穗的小姑娘》这首歌声中下课吧!

姑娘教学反思15

  音乐活动《柳树姑娘》是一首三拍子节奏的音乐。歌曲中前半部分旋律连贯、优美,后半部分旋律活泼、轻快。我本来想达到这样的教学目标:

  1、能够感受歌曲的柔美,能连贯、活泼地演唱。

  2、感受三拍子韵律,用不同的方法为歌曲打节奏。

  3、尝试用自己的身体来表现跳舞的柳树。

  这个月的主题是“春天里”,平时的活动就结合春季这个季节资源,孩子们无时无刻不在感知春天美丽的气息,积累了许多有关春天的经验,柳树之美就是其中之一。这为幼儿理解《柳树姑娘》歌词奠定了基础。

  活动过程中一开始的导入环节是让幼儿挂图欣赏,感受春天的`美丽,理解歌词大意。然后欣赏歌曲,讨论歌曲里唱了什么?接着教师范唱,引导幼儿扮柳树姑娘跳舞:我们想一想,如果你是一棵柳树,会怎样在风中跳舞呢?最后幼儿学唱歌曲数次,并加上动作。活动下来,幼儿在听听、唱唱中充分感受歌曲优美、活泼的旋律。整个活动幼儿都在轻松、自然、愉快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参与着,幼儿初步学唱了歌曲《柳树姑娘》,抒发了对柳树的喜爱之情,也能够体会到歌曲中的情感,培养了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为了调动气氛我还组织了男女比赛,谁演唱、表演的好。大家都比较活跃,但发现虽然男孩子比女孩子声音响亮,但在表演方面却比女孩子弱。浩浩在表演时还遭到小朋友的“嘲笑”。

  之后我也对本次活动的教学进行了反思。在表演活动方面男孩子的确比女孩子弱,有些男孩子在发、表演方面还是有天赋的,却在大家的“嘲笑”下,好于面子而抑制了自己。因此对于这个问题作为老师首先要帮助孩子们纠正过来,鼓励并指导男孩子大胆展现艺术表现活动。使他们树立正确的理念,不应觉得男孩子表演是件很奇怪很搞笑的事情。

  因此在今后的艺术活动中多让男孩子在大家面前进行表演,多给与鼓励,支持,培养他们感受美,表达美的情趣。

【姑娘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弹琴姑娘教学反思11-20

《柳树姑娘》教学反思07-30

《蚕姑娘》教学反思07-14

《柳树姑娘》教学反思03-02

棉花姑娘教学反思06-07

《棉花姑娘》教学反思09-25

《棉花姑娘》教学反思05-22

《秋姑娘的信》教学反思【精选】07-06

《秋姑娘的信》教学反思[优选]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