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反思1
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课是《我们的民族小学》。课文描写了西南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在课堂上,学生读了课文后,我问:“课文中描写的民族小学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我希望学生能讲到类似这样的答案:“我觉得这所学校很美丽。”“我觉得这所学校里的同学很快乐。”……但现实和愿望总是有距离的,这种距离可不一定会产生美感哦。
一个女孩子站起来说:“我感觉那所学校有点古老。”她说得虽然有点偏,但还不算糟。接下来,一个男孩子站起来回答:“我觉得那个学校很差的。”我一愣,再请一个学生,他说的'话让我一惊:“老师,那个学校很穷。”……不行,这样任由他们说下去,我会被他们牵着鼻子转,越转越远,还能回到课文的意境中去吗?
我略一思索,换了一种问法:“同学们,再读一读课文,你们一定能发现这所民族小学是很吸引人的,看看这所民族小学好在哪儿呢?”──这下,学生们的思路没有像脱缰的野马了,他们说出了这样的感受:“民族小学的学生的服装很鲜艳。”“那里有很多美丽的植物,有绒球花和太阳花,还有凤尾竹。”“那么多不同民族的小朋友在一起学习,他们上课很专心。”……
不同的问法,不同的效果。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设计问题,教师需要认真思考。这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达成,关系到教学过程是否通畅,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是否有效。课堂是可以预设的,同时,课堂也是生成的灵动的多变的。许多时候,老师做不到先知先觉,学生也不可能亦步亦趋,时时处于被掌控中。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要精心设计问题,问得精问得巧,即有“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广度,又有“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效度。如果抛出问题后,学生打起了“擦边球”,甚至是“出界球”,教师得随机应变,灵活变通。因为在这时候,“以不变应万变”之术是无效的。不妨换一种问法,想办法引导学生进入有效学习状态,去感受去体验课堂学习的充实与快乐。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反思2
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课是《我们的民族小学》。课文描写了西南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刚开学,放慢速度,让孩子们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收心工作之后,第一节课检查预习,学生读了课文后,思考:“课文中描写的民族小学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希望孩子们的回答积极向上的,预设“我觉得这所学校很美丽。”“我觉得这所学校里的同学很快乐。”……但现实和愿望总是有距离的,与我的.想法有些背道而驰。
郭翰聪站起来说:“我感觉那所学校有点古老。”他说得虽然有点偏。接下来,朱铭熙站起来回答:“我觉得那个学校很差的。”我一愣,再请一个学生,他说的话让我一惊:“老师,那个学校很穷。”……不行,这样任由他们说下去,我会被他们牵着鼻子转,越转越远,还能回到课文的意境中去吗?我略一思索,换了一种问法:“同学们,再读一读课文,你们一定能发现这所民族小学是很吸引人的,看看这所民族小学好在哪儿呢?”──这下,学生们的思路没有像脱缰的野马了,他们说出了这样的感受:“民族小学的学生的服装很鲜艳。”“那里有很多美丽的植物,有绒球花和太阳花,还有凤尾竹。”“那么多不同民族的小朋友在一起学习,他们上课很专心。”
不同的问法,不同的效果。在课堂教学中,不能跟着教案,适时调整教学设计。这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达成,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是否有效。课堂是可以预设的,同时,课堂也是生成的灵动的多变的。许多时候,老师做不到先知先觉,学生也不可能亦步亦趋,时时处于被掌控中。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要精心设计问题,问得精问得巧,即有“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广度,又有“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效度。教师得随机应变,灵活变通,不妨换一种问法,想办法引导学生进入有效学习状态,去感受去体验课堂学习的充实与快乐。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反思3
开学第一天,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上了《我们的民族小学》的第一课时,真的让我大吃一惊。没想到的是,三年级的学生与六年级的学生在上课时的差距这么大。其实,在暑假备课时,我已经把新课标中年级的要求做了深入的研究,为的.就是把握住课标要求,有针对性、目的性的在教学时训练学生的语文基本功。加上暑假参加了省级培训,听了很多专家的讲学,学习了很多先进的教学理念,想把它融入自己的教学实践,可是,第一天上课学生就给我来了一个下马威,弄得我有脾气也没处发。首先,从自身来讲,多年来我一直教高段,形成了一些习惯,不太适合中年级的学生。例如:讲课的语速过快,很多的学生因为经历不集中,根本都没有听到,几句话下来成了我和几个孩子的课堂。即使停下来,学生也不知道你已经生气了,照常做自己的事情。其次,学生刚经过暑假生活,从二年级上来,许多的习惯还没有养成,再加上新老师的要求不一样,也是弄得手忙脚乱。一节课就这样稀里糊涂下来了。对老师的提问根本没有反应过来。总之,教这班学生我做好了心理准备,要有充足的耐心,从一点一滴做起。例如:最头疼的课堂常规,需要天天训练,学生精力集中,能够听懂老师的话也要加强等等。另外,我还要争取家长的支持,慢慢提高教学效果。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反思4
朗读是任何一门语言课都非常重视培养的一种能力,它是任何一个没有语言障碍的人都应该具备的一种能力,一堂没有琅琅读书声的语文课是充满遗憾的,因此,注重学生通过朗读形成一定的语感一直是我们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这一节语文课的教学过程中,怎样引导学生用自豪、赞美之情来朗读是理解课文内容的关键。刚开始,我首先用提问的形式问学生:“文中民族小学的同学们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去学校的?
我们感觉用怎样的感情来读?”由于学生的生活阅历较浅,加上生活区域与时空和课文所写的内容有差距,对课文所写内容没有很深的感受,所以朗读起来感情并没有真正表达出来。如何引导呢?看到一名学生带了一套白族服装,我灵机一动,就在她耳边耳语了一番,请她套上这套服装。当她再次出现在全班同学面前时,立刻传来一片赞叹声,我看到,自豪与喜悦也漾在了她的脸上。我马上提议:“你能用现在的心情来朗读课文的片断吗?”她有了新的朗读体会,果然读得声情并茂。接着,我又让在坐的全体同学用刚才发自内心的赞叹体验来朗读课文,他们也读得入情入境。
由此我感悟到,指导朗读,除了可以创设一种情境,再现教材的有关形象,引导学生理解教材所描写的事物,激发学生和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能读出文章的意境外,还可以巧用学生的体验,进行移情朗读,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的乐趣,从而培养语感。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反思5
《我们的民族小学》是一篇抒情散文,描述西南边疆一所美丽而充满欢乐的民族小学,反映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本文的学习,我先让学生了解我们各族儿童的团结友爱和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在教学过程中,我经过以下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一、拓展资源,引发兴趣
本篇课文主要介绍西南边疆各民族学生的学习生活,少数民族风情浓郁,绝大多数地方的学生与之生活距离较远,缺少相应的知识、经验的背景。根据这一情景,我设计了“民族风情展示会”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这一环节。由于我们农村学生受条件限制,课外收集资料的途径能够说几乎没有,所以,我自我根据活动主题上网搜集了不少少数民族服饰和生活习俗的图片、实物、文字资料等材料,利用教室外墙开辟了一个资料展示台,以供学生看阅,选择自我感兴趣的来记一记。
上课伊始,我导出:“少数民族风情展示会”,学生们把经过资料展示台所获得的信息在课堂上加以整合反馈,兴趣高昂。展示完后,以“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许多民族聚居在一齐,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一样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此刻就有这样的一所民族小学,大家愿意不愿意去参观一下”
假想参加的形式导入,学生学习新课的热情很高,注意力也相比较较集中。
二、以想促悟,激发兴趣
教育目标的实现不是知识的搬运过程,而是对学生心灵的唤醒,潜能的开发。语言文字作为表情达意的符号,蕴含着丰富的信息,语言作品中也存在一些空白,这些都需要学生在阅读中转换、补充、生成,这转换补充生成的过程,正是学生的发展过程。所以,在教学时,充分利用文本的空白部分来唤起学生的'想象以激发兴趣从而到达坚持学生注意力以理解文本的目的。
例如对于民族小学学生上课的情景,课文中并没有具体写,只写了他们好听的读书声,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我抓住这一点,让学生用自我的话来说说民族小学的同学们上课时的情景。孩子们各抒己见,十分踊跃,有的说:“他们听得目不转睛。”有的说:“他们进取举手发言,还受到了教师的表扬。”有的说:“他们把课文读得又整齐又动听。”。
整堂课总体感觉教学环节还是比较清晰的,重点也挺突出。一些教学设计比较贴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很能抓住他们的注意力。但自我感觉自我在课堂上的语言还是显得有些繁琐。其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提问语言、过渡语言、激励语言都是十分重要的,需要教师细心斟酌,多加锤炼,精心准备。这样,才能在课堂上调动起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取性,让他们在课堂上欢乐地学有所得!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反思6
《我们的民族小学》是一篇抒情散文,描述西南边疆一所美丽而充满欢乐的民族小学,反映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本文的学习,能够让学生了解我们各族儿童的团结友爱和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这样的情感要让学生自我去领会,自我去感受。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教学过程中,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根据自我的需要去学习,自主讨论,自我感悟,不压制学生的思想,给学生心灵放飞的权利,培养了学生的悟性、灵性。
在学习文章的过程中,课文没有写孩子们是怎样上课的,于是我让学生自我来说说他们上课的情景。学生们各抒己见,有的说:“他们听得目不转睛。”有的说:“他们进取举手发言,还受到了教师的表扬。”有的说:“他们读得又整齐又动听。”……另外,学生在读“我奋力向峰顶爬去……”时我让他们做动作并想象,学生读得有的十分起劲,再让他们比较想象爷爷爬时的样貌。有的学生就说,爷爷也很奋力像老猴子一样……惹得全班学生忍不住哈哈大笑,这时提醒学生:“看来同学们都认为老爷爷也很努力,所以他们爬呀爬,最终爬上了山顶。”这样的合理猜测,打开了学生的思维,给了学生想象的`空间。
此外,我还把知识延伸到课外,在立足于课内,打好语言文字的基础上,把语文知识联系到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学完课文以后,我让学生来画画这所民族小学,同学们都兴趣高涨,动起手来了,画的是各有千秋。我挑选几幅比较出众的作品展示给全班的学生,并让作品的主人脱离课文来向大家介绍一个你所画的民族小学,使学生真正把课本的知识转化为自我的东西。之后让学生结合自我的小学,来说说我们自我的学校。经过小组讨论后,同学描绘了自我所在的小学,并且讲的十分生动趣味。例如有的同学讲到:我们的学校多美啊!红旗高高迎风飘扬,异常引人注目。平坦的操场,是我们玩游戏的乐园。青青的草坪能够让我们当床一样睡觉。明亮的教室是我们学习的地方,你听!教室里传来了同学们朗朗的读书声,大家学得多起劲啊!……讲完后,我让学生课外把自我的学校用自我的话写下来。这样主动、自主的学习,给了孩子们一片开放的园地,让学生用自我的话来讲,讲自我喜欢的,不仅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也使得课堂上的知识进一不得到了升华。
在教学中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进行开发,变封闭为开放,教学活动犹如放飞欢乐的翅膀,让学生的阅读欢乐从课本飞向想象的空间,从课堂飞向课外,多形式和多渠道,高效地发展了学生的语文本事,体现了语文教学与生活的有效结合。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反思7
《我们的民族小学》这篇课文学完了,这是一篇抒情散文,课文描写了我国西南边疆一所美丽而充满欢乐的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同时,也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课文学完后,反思自己的教学,我感觉自己在引领学生读懂课文的重点语句和指导学生第一次写好钢笔字方面做得较好,而对学生关于民族知识的拓展方面还不够。
首先,在引领学生读懂课文方面,我花的心思比较多,由于学生刚刚结束漫长的暑假,对以前的朗读指导有所遗忘,学生在假期里都进行了充分的预习,有的同学甚至能熟练地把课文背诵下来,但是却只求熟练,没有深入课文内容,没有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只是就读而读。比如,你从哪些语句中能看出窗外十分安静,学生接着就能找到文中的语句并熟练地读出来,我进一步引导学生,你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学生能抓住“不摇、不叫、停”等词语来体会,那你能通过读把这种静表现出来吗?学生虽然读了,但仍然不到位,这时候,他们只是简单地压低了自己的声音,没有读出其中的韵味,这时,我适时进行范读,然后让学生试着读,再指名读,学生基本能领悟其中的韵味,读出了意境。通过指导,学生再联系上下文来读,同学们便能体会到这里的学生上课时的认真和读课文的好听,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一下子高涨起来,为突破对学校的热爱这个难点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次,在本课的生字书写的指导中,我颇费了一番思考,学生虽然对写字并不陌生,但是,这一课的写字却担任着学生写好钢笔的重任,也就是说,学生今后能不能写好钢笔字,西部细化写钢笔字,关键要看今天我对于钢笔字的教学效果。首先,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减小学生对于写钢笔字的'惧怕心理。“同学们,老师很高兴,你们又开始掌握一项新本领,在一年级老师教会了你们写铅笔字,今天老师非常高兴再教你们用钢笔来写字,想不想把钢笔字写得漂亮?”学生热情高涨,齐声说:“愿意!”为了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我鼓励学生说:“同学们,看你们的认真劲儿,看你们的聪明劲儿,我一看就知道你一定能把钢笔字写得漂漂亮亮,老师还期待着欣赏呢,想不想写给老师看?”“想!”同学们大声地说。在接下来的指导中,我面面面俱到,从同学们的坐姿,脚放的位置,笔尖的朝向,笔杆的位置,一一指导,一一鼓励,学生写得非常认真。就连原来写字在那里总爱愣神的同学,也兴致勃勃地认真书写,看到所有的同学的认真劲儿,我真高兴。我相信,他们一定会练一手漂亮的钢笔字的。
对于本课的教学,我认为在指导学生收集相关知识方面做得还不够,下一步还要充分调动同学们学习的自主性,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反思8
这是我到新学校上的第一篇课文。课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打算拿出我的看家本领,上一堂精彩的语文课,给孩子们留下一个好印象。
上课伊始,在引入课题之后,我就利用新学校新设备,在电视上投影出了各民族人民的有关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片上少数民族人民的特点,孩子们普遍都非常感兴趣,尤其是对于他们的服饰,印象更为深刻。与此同时,我让孩子们念念这些少数民族的名称,在认识这些民族的同时,也为随后开展的深入理解文本铺垫了基础。
在学习文本时,我让孩子们找找民族小学与我们在读的小学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读读找找。用“这是一所怎么样的小学。”的句式来展开教学。有学生说这是一所团结的小学,从“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还有汉族的。大家穿戴不同,语言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等语句中可以体会到。有学生说这是一所美丽的小学。从“那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打扮得更加绚丽多彩。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等句子中体会到的。还有的学生说这是一所快乐的小学。从“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中读懂的。
课文中并没有写孩子们是怎样上课的,课文中为什么要写到小动物,我抓住这一点,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说民族小学的同学们上课时的情景。孩子们各抒己见,十分踊跃,有的说:“他们听得目不转睛。”有的说:“他们积极举手发言,还受到了老师的表扬。”有的说:“他们把课文读得又整齐又动听。吸引了许多小动物”……
整堂课总体感觉教学环节还是比较清晰的,重点也挺突出。一些教学设计比较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很能抓住他们的注意力。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的提问语言、过渡语言、激励语言还需细心斟酌。这样,才能在课堂上调动起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课堂上快乐地学有所得!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反思9
一、活动铺垫,拓展课程资源
本篇课文主要介绍西南边疆各民族学生的学习生活,少数民族风情浓郁,绝大多数地方的学生与之生活距离较远,缺少相应的知识、经验的背景。根据这一情况,我设计了民族风情展示会 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这一环节,课外发动学生,根据活动主题搜集少数民族服饰和生活习俗的图片、实物、文字资料等材料。课始,老师导出:少数民族风情展示会,学生各显神通,各展其材,教师穿插展示课文后资料袋 中的少数民族服饰照片。
跨于课内外的少数民族风情展示会,引导学生主动搜集资料,他们既可以获得课文学习的经验背景、知识,又锻炼了搜集信息、交流信息的能力,同时多姿多彩的民族服饰、风情、景观又会激起学生的情感涟漪,或好奇,或羡慕,或赞叹形成强烈的学习新课文的心向。
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许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现在就有这样的一所民族小学,大家愿意不愿意去参观一下?以假想参加的形式导入,揭示课题,学生学习新课的热情会很高。
二、读书想象,入境体悟
教育目标的实现不是知识的搬运过程,而是对学生心灵的唤醒,潜能的开发。语言文字作为表情达意的符号,蕴含着丰富的信息,语言作品中也存在一些空白,这些都需要学生在阅读中转换、补充、生成,这转换补充生成的过程,正是学生的发展过程。所以,精读环节主要采取以下操作。
(一)读文想象,映现民族小学学生上学的情景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想一想,读着这部分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学生交流。教师着重引导学生从上学路上的景色、不同民族学生的服饰、到校后的活动等方面想象、描述。
借助课始时民族风情展示会活动获得的知识,吸收的信息,再结合课文插图,学生便于生成与课文内容相切合的内心视象,活化了语言符号。在丰富的内心视象支撑下开展朗读比赛,学生也就能读得入情入境,声情并茂。
(二)补白想象,移情入境,融入民族小学学生上课的`情景
文中对于民族小学学生上课的情况,只写了他们好听的读书声,留下了想象的空间。作者以抒情的笔调,以拟人的手法,借民族小学窗外的树枝鸟儿蝴蝶猴子都静听民族小学孩子读书的情景,表达了对民族小学学生认真学习的赞美。此外,还写了课后游戏活动招来山间的松鼠、山狸看热闹的情形,充满了童趣。根据课文的特点,我这样组织学生入情体悟:
1.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钟声响了,民族学校的学生开始上课了。请各自轻声朗读第二、三自然段,想象一下民族小学的孩子是怎样上课学习的。
──教师摹声导入情境,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上课学习是学生最熟悉的生活,根据自身的经验,学生很容易想象补充,丰富课文内容。譬如:大家专心听讲,窗外有猴子蹦来跳去都不去张望;大家积极开动脑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小手举得高高的,读书时整齐响亮,声音抑扬顿挫。
2.如果你是一根树枝、一只小鸟、蝴蝶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习这么认真,课文读得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了
──作者拟物移情,教者引导学生移情拟物,转换角色,充作文中的树枝、小鸟、蝴蝶或猴子,物我合一,体验对民族小学学生学习认真、书声悦耳的赞美、夸羡人与环境融洽相处的美好。在此基础上朗读这些句子,会越读越美妙。
3.下课了,民族小学小朋友们玩些什么?操场上会是怎样一幅情景?松鼠、山狸怎么会来的?
──联系自己生活,把课间活动的描写具体化,体会课间生活的快乐、热闹。
三、抒发观感、自然作结
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所边疆的民族小学,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课文篇末点明写作对象,选取有代表性的物件加以勾画,再次呈现了边疆民族小学的形象,如同电影镜头由近及远,富有诗意。
参观即将结束,我们也要与民族小学挥手告别,这所民族小学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你有什么话要说?
营造与课文内容相适合的情境,教师回应导入时的假想参观,既引导学生自然抒发对民族小学优美的环境、民族小学学生美好的学习生活的赞美,又首尾相衔,自然作结,使教学过程圆合无缝。学生的观感就是作者在结尾时所要传达的意蕴,此后无需再加分析阐述,只要指导好学生有感情的齐读,美好的感受尽在不言中。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反思10
这是我到新学校上的第一篇课文。课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打算拿出我的看家本领,上一堂精彩的语文课,给孩子们留下一个好印象。
上课伊始,在引入课题之后,我就利用新学校新设备,在电视上投影出了各民族人民的有关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片上少数民族人民的特点,孩子们普遍都十分感兴趣,尤其是对于他们的服饰,印象更为深刻。与此同时,我让孩子们念念这些少数民族的名称,在认识这些民族的同时,也为随后开展的深入理解文本铺垫了基础。
在学习文本时,我让孩子们找找民族小学与我们在读的小学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读读找找。用“这是一所()的小学。”的句式来展开教学。有学生说这是一所团结的小学,从“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还有汉族的。大家穿戴不一样,语言不一样,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上课了,不一样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等语句中能够体会到。有学生说这是一所美丽的小学。从“那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打扮得更加绚丽多彩。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等句子中体会到的。还有的学生说这是一所欢乐的小学。从“同学们向在学校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教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中读懂的。
课文中并没有写孩子们是怎样上课的,课文中为什么要写到小动物,我抓住这一点,让学生用自我的话来说说民族小学的同学们上课时的情景。孩子们各抒己见,十分踊跃,有的说:“他们听得目不转睛。”有的说:“他们进取举手发言,还受到了教师的表扬。”有的说:“他们把课文读得又整齐又动听。吸引了许多小动物”。
整堂课总体感觉教学环节还是比较清晰的,重点也挺突出。一些教学设计比较贴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很能抓住他们的注意力。可是在教学过程中,我的提问语言、过渡语言、激励语言还需细心斟酌。这样,才能在课堂上调动起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取性,让他们在课堂上欢乐地学有所得!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反思11
我国民族小学这是一篇抒情散文,描写了西南边疆一所美丽幸福的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快乐的学习生活和祖国各族人民的友谊团结。在本文的学习中,我首先让同学们了解了我们各族孩子的团结友爱和他们快乐的学习生活,感受到了贯穿全文的自豪和赞誉。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以下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首先,拓展资源,激发兴趣
本文主要介绍西南边疆各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少数民族有浓厚的风俗习惯。大多数地方的学生住得离他们很远,缺乏相应的知识和经验背景。根据这种情况,我设计了一个“全国海关展览会”的综合性学习活动。由于我国农村学生受条件限制,课外收集信息的方式很少。因此,我根据活动主题在互联网上收集了大量少数民族服饰和生活习俗的图片、实物、文字资料等资料,并在教室外墙上开辟了一个数据展示平台,供学生阅读和选择我感兴趣的内容。
在开始上课时,我得出以下结论:;民族风情展”学生在课堂上整合并反馈通过数据显示获得的信息,兴趣浓厚。展会结束后;在中国西南边疆地区,许多民族和睦相处。不同国籍的孩子也一起在学校学习。目前,有这样一所民族小学。您是否愿意参观&rdquo
假设参与的介绍,学生们对学习新课程有着很高的热情并更加关注。
第二,促进理解和激发兴趣
教育目标的实现不是承载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心灵的觉醒和潜能的开发。语言作为表达的符号,蕴含着丰富的信息。语言作品中也存在一些空白,需要学生在阅读中进行转换、补充和生成。这种转化、补充、生成的过程就是学生的'发展过程。因此,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课文的空白部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达到坚持学生注意理解课文的目的。
例如,课堂上没有具体描述少数民族小学生的情况,只有他们悦耳的阅读声音写在课文中,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我抓住这一点,让学生们用自己的话谈谈民族小学学生的情况。孩子们表达了他们的意见,非常热情。有人说:";他们无法转动眼睛&有人说:“我不知道。”;他们很有进取心,举手发言,受到了老师们的赞扬&有人说,“他们的表现很好。”
全班同学的总体感觉是教学环节相对清晰,重点也非常突出。有些教学设计更适合儿童的年龄特点,能引起他们的注意。但我觉得我在课堂上的语言还是有点笨重。事实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提问语言、过渡语言和激励语言都非常重要,这就要求教师要慎重考虑、锻炼和准备。这样,我们可以提高每个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课堂上快乐地学习!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反思12
《渔夫的故事》主要讲了一个贫穷的渔夫,到海边去捕鱼,意外地捞上来所罗门王封锁魔鬼的瓶子。他打开瓶子,狡猾凶恶的魔鬼钻了出来,想要杀死他。渔夫用自我的智慧战胜了魔鬼,使魔鬼重新被封锁在瓶子里。这个故事告诉人们:拥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强大的、不可战胜的。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让学生围绕导读的要求:在比自我不知强大多少倍的魔鬼面前,渔夫是怎样做的?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1.读好人物对话感悟形象特点
本文一大特点就是人物对话十分生动,课文亦是以对话展开情节的,所以读好人物的对话,就把握好了渔夫和恶魔的形象特点。我让学生分主角朗读,揣摩人物的心理与语气,夸张地读出两人物的口吻。同学绘声绘色地朗读,生动展现出恶魔的狡猾、凶恶和渔夫的从容机智,这样构成了强烈的比较,同学们准确地把握住了故事人物的特点。
2.复述课文,提高概括本事
在赏析课文之后,要求学生能够用自我的'语言把这个故事复述下来,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本事。首先请学生把课文分为三段。然后概括每部分主要资料,第一部分都提到了渔夫无意中救了魔鬼,第二部分说的是魔鬼要杀渔夫,第三部分交代了战斗的结果,渔夫用智慧战胜了魔鬼。最终把每段的主要资料串起来就行。又请学生总结了这种概括主要资料的方法:认真阅读课文后,了解每一部分主要讲了什么,然后把各个部分的主要意思连起来,就抓住了课文的主要资料。课文的脉络理清后,学生都能抓住要点进行概括,说的很到位。
不足:个别学生在分主角朗读时态度不认真,怪腔怪调,教师要正确引导。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反思13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篇幅较长,有不少对话语段。故事却告诉人们:拥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强大的、不可战胜的。在教学本课时,我抓住两个主要人物:魔鬼和渔夫,运用加定语的方法,填空“()的魔鬼”,“()的渔夫”。在课文中划出有关语句,好好体会体会。学生很快就在课文中找到了答案:凶恶的魔鬼、狡猾的魔鬼、勇敢的渔夫、聪明的渔夫……
开拓想像,训练思维。爱因斯坦认为“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提高,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在赏析课文之后,要求学生表演《渔夫的故事》,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本事。在课堂上学生分主角表演,扮演者表现出了魔鬼的凶恶,从语言、动作方面把魔鬼的'形象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这样一个凶恶强大的魔和一个手无寸铁、弱小的渔夫构成了强烈的比较,全体同学抱以热烈的掌声。这些都是出乎我的意料的。看来,只要教师肯大胆放手,学生的潜力会最大限度的发挥啊。
重要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贫穷的渔夫,到还边去捕鱼,意外地捞上了所罗门王封锁魔鬼的瓶子。他打开瓶子,狡诈的魔鬼钻了出来,想要杀死他。渔夫用自我的智慧克服了魔鬼,使魔鬼重新被封锁在瓶子里。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反思14
《我们的民族小学》是一篇抒情散文。课文描写了我国西南边疆一所美丽而充满欢乐的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同时,也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这是一所美丽的学校:上学的路上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各民族的小学生身着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打扮得更加绚丽多彩。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这是一所团结的学校:同学们来自不同的民族,穿戴不同,语言不同,但都成了好朋友,在祖国的大家庭里,在鲜艳的五星红旗下共同生活,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这也是一座充满了欢乐,祥和气氛的学校:孩子们课上认真读书,课下尽情玩耍,连小动物也来聆听读书声和看热闹,对孩子们的'幸福生活多么羡慕!
教学本课,我用一个问题贯穿全文的教学——民族小学和我们的学校有哪些不同学生找出了许许多多的不同,例如:民族小学的学生是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来到学校的,而我们是从开阔的马路上来到学校的。同学们眼前仿佛出现这样的景象:早晨,民族小学的同学们欢快地走在上学的路上,空气多么清新,景色多么美丽。接着又有学生找到了:民族小学有古老的铜钟挂在打青树上,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曳,而我们的学校没有这些景物。我抓住时机,引导学生想象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上发出的声音是多么悠长,清脆,想象凤尾竹的样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又是怎样的美丽的画面,这样,同学们体会到了这所学校是多么美丽,读起来也就美美的。同学们也找到了"大家穿戴不同,语言不同,都成了好朋友",我们的学校有少数民族,但不能称为民族小学,因为学校大多数同学都是汉族的,我们穿同样的衣服,说的都是普通话,这和民族小学是不同的。他们也找到了"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我们是在不同的教室学习,他们却在同一间教室学习,可见他们人数很少,这也是一个不同之处。从这些语句中,我们体会到他们很团结,他们虽然穿戴不同,语言不同,他们却成了好朋友,他们还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这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他们的团结。同学们还找到了其他不同之处:我们在教室里读书,外面只有轰鸣的汽车马达声,他们读书时却有小鸟,蝴蝶和猴子在旁边好奇地听着;下课了,他们跳孔雀舞,做游戏,可以把小鸟,松鼠和山狸都吸引过来,我们不跳孔雀舞,也没有小动物能被吸引过来,通过比较不同,我们羡慕他们的无忧无虑,感受到他们的快乐。
在寻找民族小学和我们学校的不同的过程中,我们深刻地了解到民族小学的特点:美丽,团结和快乐,充满对这所学校的向往之情。因为感受深刻,朗读时,也就自然做到了感情丰沛。这样,抓一个问题,将课文学透,学懂,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反思15
1、初读课文题目时,我问孩子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孩子们的回答似乎不令我满意,接下来我问孩子们,如果是“我们的古寨小学”应该怎样读?
生1:“应该用自豪的语气读。”
生2:“应该用赞美的语气。”……
(看来教学中当遇到孩子不清楚的问题时,教师能及时地调换与孩子的生活相近的问题,这样会非常方便孩子理解,课文上所描述的一所民族小学,与孩子的生活距离远,文中作者孩子所要表达的情感孩子更是难以自悟,教师架设了一个与孩子生活贴近的桥梁,那么这个难度便不攻自破了。)
2、教学中我接着描述,民族小学与我们古寨小学有着很多不同的地方,你能在课文中找出不同的地方吗?并且我给孩子们例举了课文在第一自然段中描述的一个不同,孩子们就在自己的默读中寻找其它不同了,读过后我们交流的时候归纳出两所学校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多民族,二是周边环境的不同。这样孩子零碎的.思考就更有整体性。三年级的教学的关键就是对课文整体的把握,怎样把这一教学重点细化到自己的平时教学中,我值得我深入思考。
3、我问,这所民族小学与我们古寨小学这样的不同,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这所学校你会选择哪个词?孩子们回答出了:与众不同的学校、特殊的学校、美丽的学校、有趣的学校等。这其中有很多词语都是我在备课中不曾想到的,比如:与众不同,我惊佩孩子的领悟力。
4、教学快结束时,我让孩子找课文中还没有解决的问题:
生1问:这个学校的学生是各民族的孩子,那么他们来到学校怎么交流呢?
生2问:各个民族之间住得很远,那些小学生去民族小学不是很远吗?
(以上两个问题表现出:孩子是以孩子的角度在提问,他们站的角度是如果我是一名民族小学的学生我会遇到什么疑惑,提出的问题自然也是教师所不曾想到的。)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反思11-01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反思(实用)07-05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反思3篇06-09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反思15篇01-05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反思 12篇06-22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反思15篇06-21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反思(15篇)06-21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反思15篇06-14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反思(共12篇)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