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谁的手儿巧》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谁的手儿巧》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谁的手儿巧》教学反思1
一直以来,“做数学”得到了广大教师的认可,新课改倡导让孩子们在做中学。在课改中摸爬滚打的我,在课堂上也把做数学看成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做数学可以让孩子获得亲身体验,在体验中获得真知,享受体验的快乐。在与孩子们相处的课堂上,我与他们共同一同分享着做数学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在教学《谁的手儿巧》一课时,课前我布置学生将生活中的物品带进课堂。原本也很矛盾,这么大的班额,让每位学生都从家中带两至三种物品,课堂上一定会很乱,教师课堂上不好组织怎么办?后来一想,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只要能有利于学生发展,一定要有敢于挑战困难的勇气。因此,我坚定了自己的想法,让孩子们从家中每人带二至三种物品。课堂上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用所带的物品进行拼搭。我对孩子们说,这节课咱们比比看,谁的手儿最巧,哪个小组合作得最默契,拼搭的图形最漂亮?一时间,孩子们情绪高涨,个个跃跃欲试,接下来孩子们就忙活起来了。小手拼摆着、比划着,小脑袋晃动着,小嘴说着,真是忙得不亦乐乎!
这时我巡回在孩子们中间,当走到二组时,我看到一个调皮的男孩手中拿了一个大大的塑料球时,这个球的大小和篮球的大小不相上下,当时我的火一下子就上来了。我批评他说:拿这么大的球能拼搭图形吗?说完我到别的小组去了。一会儿每个小组的孩子们陆陆续续地拼出了非常漂亮的作品。看,一幅幅经过孩子们用心雕琢的作品产生了,有的拼出了火车、火箭、宇宙飞船、高楼、楼前还有一个美丽的花园、电脑、机器人,真是难以想象,这些作品是出自一年级孩子之手。有人说学生的潜能是巨大的,不可低估的,在我看来,学生的潜能则像空气一样,充斥着生活的舞台。
走近儿童的`世界,那儿将有你意想不到的惊喜与收获,那儿你将收获"意外",补充知识。着实让我为他们课堂上精彩的表现而喝彩,孩子们的表现更是让我惊诧于学生的智慧,孩子们的思维不时地迸发出创新的火花。让我激动不已。我发自内心感慨:可不能小看了这些刚入学的孩子们。孩子们笑嫣如花,我从那一张张灿烂的笑容中感受到了幸福。接下来,每个小组要分别介绍自己的作品。这时二组同学介绍了他们小组的作品,他们设计的是一个机器人,当我看到这个机器人时,我惊呆了。
他们把那个大大的球放在杯子上,做成了机器人的身体。我笑咪咪地问:能说说你们在拼搭图形的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吗?这时,带那个大大的球的男孩告诉我:我们在用这个球拼图形时,发现把球放在下面球就会来回滚动,没法拼,这时我们就想出了一个办法,在球的下面放一个不锈钢的水杯,这样球就定住了 。我表扬了他们,我庆幸给他们了一个做数学的机会,同时也给他们一个说的机会,试想,如果当时我没有给他们一个说的机会,就会扼杀一个孩子的灵动的思维。另一个小组孩子的作品也引发了我深深的思考。
六组他们用各种形状的物体拼出了一个非常漂亮的楼房,在介绍中,他们说这是我们102岁的鲸园小学,不知怎么的,听到他们的介绍,我的眼泪在眼眶中打转,对于刚上一年级的孩子,就对他们的学校有着如此深的感情,真令人感动。我没有放过这个好的教育素材,我对全体学生说,老师很高兴,这个小组能用手中的物品拼出我们的学校,我为你们自豪,看来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我庆幸我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做数学的机会,课堂上,我是真诚的,学生是激动的,这种真诚的情感使师生之间的关系那么融洽,那么平等。学生不再拘束,思维得到激励,不再禁制,在心灵的舒畅中开放了教学,开放了空间。我想:在今后的数学课堂上我将与我的学生一起携手,让每一节课都能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摇篮。
《谁的手儿巧》教学反思2
在导入新课的活动中,我并没有局限于课本,而是从学生的认知和生活的实际出发来重新组建。通过猜一猜和摸一摸,充分调动学生认知和情感两方面的积极性。学生在充满趣味和挑战性的活动中,身心参与,思维被激活,充满了探究新知的强烈欲望。
《新课程标准》指出:“空间与图形”的`内容主要涉及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几何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转换,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数学学习是发现的过程。通过摸一摸活动,让学生去发现各种物体的特征,而不是直接说出,这样就学生在经历中感悟,在具体中认识,然后,教师归纳出各种物体的特征,学生印象深刻。在这里,学生又一次经历了由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问题“数学化”的过程。
一年级对于体和形是比较容易混淆的,教材遵循了儿童认知的心理,从体到面来认识形,认识面从体来。.而学生在生活中见得最多是体,学得最多的是形,如何让学生正确地建立体的概念,区别体和形,又不超出学生的认知,是一年级建立空间观念的难点,在教学中我通过操作,分别认识体和形,却又将整个单元相互联系,体中渗透面,面中重新认识体。
《谁的手儿巧》教学反思3
《认识图形》这节课在设计时能较好地体现新课改的理念,集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于一体,我在这节课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引导
1、尊重学生的学习需要,引导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首先,课的开始让学生在摆物体的活动中,自主提出问题。例如:有的学生问“为什么球要放在上边,而不放在下面?”
“我想知道我们小组摆的这个汽车都用了哪些物体?”“我想知道这些物体的名字叫什么?”等等;其次,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我适当作了调控,分清重点问题与次要问题,围绕着学生提出的重点、有价值的问题,放手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探究解决问题。这样,既充分尊重了学生解决问题的需要,又让学生通过活动去发现,去研究,去探讨,去体验。
2、尊重儿童的心理特点,合理选择教学活动。 好奇、爱动是儿童的天性。我根据学生好动这一特点,开展了一个“谁的手儿巧”小比赛,让学生在玩中用数学;其次又利用学生好奇心强这一特点,让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拓展应用过程中,设计了欣赏图片、摸物体猜形状、欣赏老师制作的机器人等活动,都是紧扣教学内容、结合小学生心理特点而设计的'教学活动。
3、尊重学生情感需求,科学评价学生。
本节课的突出特点是顺应学生的思维发展,引导学生自主地提出问题、自主地解决问题。在引导学生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时,通过肯定学生的想法,科学地进行评价,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有时,也要适机引导,如在摸物体猜形状时,当学生猜中时,教师适时地送上一句温馨的祝福——“祝你学习上做一个有心人”、
“愿你体育上是个小健将”等等及时地进行激励,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是本节课教学环节较开放,所以课堂的效果难以把握,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更要注重培养驾驭课堂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