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反思1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课是《孟子两章》中的第二章,这一章讲的是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本文篇幅短小,逻辑严密,思想深邃,观点鲜明,语言精辟,用形象化的语言说明复杂的道理。
在教学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时先要求学生自主讨论翻译全文,并根据学习找出重点词句,然后由学生说出要点,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高。学习课文,领悟精神实质时,也在老师指导下由学生完成,收到较好效果。这节课学生解决了这样一些问题:
1.掌握了一些实词,如发,举,士,苦,劳,饿等。
2.掌握重点句子的理解,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如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等等。
3.理解课文内容,课文从个人成才谈到治国。告诉我们忧患使人生存发展,贪图享乐使人萎靡死亡。
在教学过程中,“质疑──探疑──合作解疑”贯穿教学始终。学生在学习中善于发现问题,积极探讨问题,真正感受到求知的乐趣。使许多不能解答的问题得到了解答,使许多能解答的问题在头脑中愈发明朗。同时读也贯穿整个教学中,且形式多样,使学生在读中赏美点,在读中解难题,在读中获知识,在读中明道理。
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缺点和不足,对学生的发言缺少鼓励、肯定,应给予适当的评价,让学生树立信心,使他们在课堂上乐于展示自我风采。在以后得教学中要尽量避免这些缺点,把课堂真正交给学生,让他们做课堂的主人,自己则做一个旁观者、倾听者、引导。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反思2
孟子的《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一问作为议论文的名篇,读来气势磅礴,教来觉得获益匪浅。借助于多媒体和录播教室,效果清晰,展现了课堂的各个方面,也暴露了自己教学的不足,现总结如下:
1.课件的使用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使用了朗诵视频,增强了直观性,师生的朗诵少了时间,也是一种损失。课件展示了许多历史人物的故事如司马迁、欧阳修等,教师根据相关内容作出补充,局限于课件的内容,课堂呈现出来的.生成性容易与课件不符。因此,课件的使用需要时间的磨砺。
2.教学效果
由于录课的正式性,学生们正襟危坐,少了许多上课的发散性,老师站在一个位置,动作死板,不利于与学生交流,缺少了与学生单独交流的机会,教学效果生硬。
3.问题的设计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集中展示自己的主要问题,这是一个需要精心准备的问题,所以,教师要学会取舍,既会备教材,也会备学生,使课堂在难易适中中进行,不至于太紧张,也不至于太松弛。